編輯點評:7-9年級歷史所有重點知識整理合集
歷史雖說是個副課,但是中考也是必考的科目之一,所以把分得好也是很必要的,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2021完整版是專門針對初中中考歷史打造的一整套知識點總結完整版,有歷年真題,易錯題,易混題,必備知識點等等內容,很全面。
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2021資料圖片預覽
高考歷史易錯易混淆知識點
單元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易錯點
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于東漢。
2、孟子的“仁政”不是對孔子“仁”的簡單繼承,從縱向來說,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對孔
子“為政以德”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
基本的精神即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學派不為統治者所重視,因為它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
4、兵家學派的孫臏著有兵書《孫臏兵法》,但孫臏并不主張窮兵黷武。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不意味著僅僅是儒家思想得到繼承與發揚,因為在這一時
期還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
易混點
1、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為本,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目的。
2、心學與理學有明顯的不同
從哲學觀上看,程朱理學堅持“性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起一套以“理”為本體、以“窮理盡性”為方法的理學體系,屬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則堅持“心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為本體、以“發明本心”或“致良知”為方法的心學體系,屬主觀唯心主義。
從道德主張上看,理學主張人應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而心學則主張應以“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從而為善。
單元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易錯點
1、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漢字。
2、對秦朝“書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統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結果。
3、中國“文人畫”的突出特點不是畫景而是寫意。
4、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不只是長篇小說,也有唐代的傳奇小說、宋代的話本小說,還有
短篇小說。
5、明清時期我國科技繼續發展,而西方文藝復興后科技也在迅速發展,但二者并不等同,
我國明清時期的科技屬于傳統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6、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我國古代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不能說明其作用不大,只能
說明任何重大科技發明創造,只有在它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時候,才發揮著改造社會的巨
大作用。
易混點
古代中國文學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于變革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整理《詩經》作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創作《離騷》抒發愛國情懷。
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的辭藻描繪恢宏氣勢的時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建安文學一掃浮麗文風,陶淵明的田園詩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唐朝的繁盛與科舉制度的最終形成,促成了唐詩的繁榮;唐朝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形成,使傳奇小說、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得到發展。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與資本主義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說、戲劇走向繁盛。
單元三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易錯點
1、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對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開研究、學習西方之先河。
2、堅持“中體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還有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派。
3、康有為借用孔子的權威來宣傳變法,新文化運動則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質都是在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易混點
1、近代史上幾次不同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對當時在社會上仍占統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三次思想解放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則是用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問題,并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思想解放”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地主階級抵抗派與洋務派的比較
抵抗派以林則徐為代表,洋務派以奕訢、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兩派雖都屬地主階級的派別,但兩者目的的側重點不同。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而洋務派則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即維護清朝統治,鎮壓人民反抗斗爭,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圖。
3、維新派與洋務派雖然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但主張明顯不同。洋務派維護封建制度和思
想文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實行君主立憲
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勵發展民族工商業。他們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學什么”。兩派
主張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歷史熱點專題復習
熱點問題
1、中日關系問題
(1)古代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從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來唐朝: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日本,設計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東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
(3)列舉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華史實;抗戰中中國人民的斗爭。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
B、國民黨: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4)近代歷史上兩次中日戰爭的結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原因: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侵華蓄謀已久(客觀);清政府政治腐敗,妥協投降,軍紀敗壞(主觀)。
B、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共合作(主要);特別是敵后戰場,抗日根據地軍民的英勇作戰;國際進步人士和愛國華僑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各個戰場的相互配合。
(5)中日關系健康發展的根本問題?
如何正確對待日本侵華問題(日本是否承認侵華罪行)。
(6)如何才能發展健康的中日關系?(或:日本應怎么做?)
①正視歷史;②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諾;④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⑤與周邊地區、國家友好相處,開創中日關系美好未來。
(7)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等事件說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視歷史,軍國主義勢力有復活、抬頭的危險。
(8)你認為近年來中日政治關系結“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進中日之間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文部省通過美化侵略戰爭的新教科書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視侵華歷史。)
日本政府應教育國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中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加強經濟、軍事、文化和人員間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等。
(9)近代歷史上日本發動和參與的侵華戰爭
發動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1900—1901年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動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
(10)日本古代學習中國進行的改革是
大化改新(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近代學習西方進行的改革是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善于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11)青少年應怎么做?
A、牢記歷史,珍愛和平。B、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使祖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勢力,面對歷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泥潭。
2、關于西藏問題
(1)唐朝與西藏(吐蕃)的友好往來: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后來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首領尺帶珠丹,唐和吐蕃“和同為一家”。
(2)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元朝:課本七下
清朝:課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4)一五計劃期間(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課本八下)。
(5)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區(課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區勝利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了主人,進入社會主義階段,今天西藏成為我國的重要牧區。
(7)山東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眾稱為“活菩薩”。
(8)我國對少數民族實現的兩項基本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發展。
(9)從西藏民族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中,得到哪些啟示?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結果;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才能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藏族:《弦子舞曲》;現宗教首領:十一世班禪(經中央政府批準)。
3、關于臺灣問題
(1)用史實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①三國時,孫權派大將衛溫到夷洲(今臺灣),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②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③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加強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2)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或:解放臺灣問題的有利條件):
①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②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共同的傳統文化。④有“一國兩制”等正確的方針、政策。⑤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有能力實現祖國統一。
(3)歷史上兩次被割占及回歸:
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4)今天臺灣與祖國不統一問題的由來: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后,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到臺灣,從此,與祖國大陸分離。
(5)解放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前提;1995年,江澤民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6)今天祖國統一的阻礙因素:“臺獨”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最大威脅);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
(7)解決臺灣問題的兩種方式: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必要時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8)在祖國統一(臺灣問題)上,青少年應怎么辦?
①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②同“臺獨”等破壞祖國統一,分裂祖國的言行作斗爭;③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本領,報效祖國,使祖國強大。
(9)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992年)。
4、中美關系
(1)兩次鴉片戰爭中侵略中國。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2)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為美國在中國的侵略擴張提供方便。
(3)二戰中聯合打擊法西斯;二戰結束后的扶蔣反共政策。
(4)新中國成立后遏制中國的冷戰政策。
(5)中美關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6)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
現階段美國對臺軍售、維護臺灣“不統不獨”等問題的實質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全球戰略。
5、改革問題
(1)奴隸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歐查理·馬特改革。
(3)資產階級改革:戊戌變法;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
(4)社會主義改革:蘇聯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
6、農村、農業、農民問題
(1)新中國成立后農村政策的四次調整(對生產關系的調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農業合作化(1953—1956年):即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農業生產合作社。結果:提高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結果: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生產力,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災難。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今):作用: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大發展,農村富裕起來。
(2)其它涉及農村、農業或土地問題的知識點。
戰國商鞅變法,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七上)。明末徐光啟《農政全書》(中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自足”。日本大化改新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九上)。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課本九上),日本明治維新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九上)。
初中歷史解題技巧分享
理解透題目所給材料
歷史綜合題一般題目都會給予材料,材料有的可能是一個,有的可能是2-3個,所以在解題之前將材料讀透是很關鍵的一步。
可先看提問,帶著問題去看材料,在篩選信息時會更有針對性,關注材料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核心內容,提煉出有效信息。面對多個材料,把握好材料之間的聯系,分析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有沒有共同的地方,或者是可以對比的地方。既然有多則材料,必然不會完全割裂開。
把握材料與課本知識之間的聯系
大多數情況下,歷史綜合題都會要求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所以該如何分析和把握材料和課本知識之間的關系很關鍵。確定材料中某個點與所學知識有關聯,那就可以通過這個知識點確定答題的大概方向,剩下的則是提煉語言,寫出答案了。
分析方法和答題點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題目,分析時都有一套通用的脈絡和方法。如說明原因類題,一般都是要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生活等等方面來分析;如比較類題目,歷史事件的,可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等方面分析,人物的,要從所處時代、階級、功績、局限性、歷史影響和評價等方面分析。分析問題全面,答案就能夠更為全面,更準確。
在寫答案時,注意問題的分值,根據分值的大小,確定答題要點,分值高的題目需要深入分析,分值低的則沒必要展開太多。要用“應試語言”回答問題,太過口語化的答案拿不到太高的分值。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